欢迎来到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 | 用户登录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

2019年相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发布日期: 2019-02-13 00:00 访问量: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9年1月8日在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区  长  张永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有力支持监督下,区政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力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16个“三年行动计划”,较好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亿元,同比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8.5亿元,增长20.6%,其中税收收入超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制定“3+2”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科技创新扶持、人才安居乐业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举办了北京、上海、深圳及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等投资环境推介会、区经贸恳谈会,共签约项目235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智加科技、初速度、奇点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央行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阿尔山金融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福耀玻璃、卡士酸奶、欧菲光车联网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新增 “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年税收超亿元企业达9家。工业总产值和规上工业产值分别增长3.5%、6%,工业投资增长10%。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率超80%,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7个、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13家。紫光云引擎被评为国家级特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获批省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阳澄湖数字文创园获评省非遗版权贸易(苏州)基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高铁新城大数据产业园入选“全国创新加速十强”、获评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新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平台经济特色基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园区各1个。建成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园区、电商村各3个。成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黄埭高新区入选首批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望亭稻香田园乡村旅游区通过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验收。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扎实推进。

    ——发展驱动力有效释放。荣获苏州市创新驱动发展进步市(区)称号。相城省级高新区成功获批,获评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7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众创社区被评为省级“众创社区”试点。中国检科院长三角研究总院、杰出工程师(长三角)创新发展研究院、同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南邮(相城)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相继落户。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投用、一期工程开建,苏州相城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微纳、托普索、沃泰丰能、苏科斯等研发企业入驻,全省第一家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营。新增省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30家和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先进技术研究院1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及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6%。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42.4%、达37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国际专利申请、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增长63.8%、20.2%,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引育国家级引才工程人才17人,培育省“双创计划”人才3人、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5人及重大创新团队1个,新增院士团队7个、省级新型院士工作站1家。荣获市人才科技工作创新进步奖。建立欧洲、日本海外引才联络站。引进海外人才55名。科技金融产业园获批苏州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核心示范园,已有109支、总规模超千亿产业基金入驻。中国(苏州)创投生态中心、中国创投数字研究院落户。全省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排名第一。4家企业获评苏州市质量奖,荣获质量强市工作先进地区称号。科技镇长团工作成效明显。

    ——经济新活力得到激发。新经济规模逐步壮大,集聚大数据、区块链、智能驾驶等领域企业439家。举办全球未来产业创新大会、长三角智能经济高峰论坛、智能驾驶峰会、国际工程科技创新论坛、中国年度创投人物大会等大型活动20余场次,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明显提升。成功举办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4.2%和15%。中欧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基地、中以创新创业合作中心、中英创新数字文化国际工作站等项目落地,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获批建设。组织239家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获批省“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试点。“一窗办理·全科服务”改革有力推进,审批服务时限压缩46%。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及网上平台建成运行。制定“3550”标准化服务套餐,新增建设用地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清产核资、解包还原及机关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资产处置等工作完成。各地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全面实施。完成镇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村(社区)集体经营性资产集中经营管理基本实现。完成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年度综合评价和分类结果公开、差别化综合政策制定。“证照分离”、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稳步开展。

    ——城市承载力不断提高。编制了2035分区规划、“五大功能片区”战略发展规划及26个专项规划,环阳澄湖、环漕湖、元和塘沿线、盛泽湖等区域城市设计不断优化。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G524改扩建、G312互通节点优化等8个重点道路工程开工,完成“排堵促畅”道路4条,整治航道5公里。通过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验收。投放新能源公交车85辆、公共自行车1130辆。“三小车”整治扎实开展、成效明显。全区共征收(搬迁)12640户、697.2万平方米,183个地块清零,腾出土地3.4万亩;交付安置房4000余套、51.5万平方米。完成22个“城市双修”项目、5个老安置小区综合改造提升,燃气“瓶改管”受益居民6226户。阳澄湖度假区旅游集散中心建成,气象科普园开园。41个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6.7亿元。阳澄湖生态优化新三年行动顺利收官。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通过省节水型社会示范区验收。望亭镇、迎湖村分获首批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331”、“263”和“散乱污”企业(作坊)淘汰整治等专项行动协力推进,“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整治火灾隐患5.4万余处、违建专业市场22个,拆违85万平方米,取缔内河港口码头73个。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信访问题等各类突出环境问题205件,淘汰整治电镀(线路板)、印染、化工、金属表面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等环保不达标企业237家、“散乱污”企业(作坊)8010家、落后产能企业531家、燃煤锅炉9台,拆除围网水产养殖面积2040亩。“331”、“263”专项行动全市考核名列前茅,共腾出空间7000余亩。“河(湖)长制” 、供排水资产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城西、漕湖、北桥一泓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及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再生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建成生活污水管网200公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7.1%。整治黑臭水体47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望虞河除险加固、黄埭西片区水系连通、城区防洪及河道畅流(二期)等工程完工。4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7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3.9%。4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投运,完成近300家单位垃圾强制分类设施投放。新(改)建公厕32座。建成三星级康居乡村15个、康居特色村1个,新增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1个。建设高标准农田2700亩,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5500亩。新(改)建绿化面积183万平方米。

    ——民生保障力全面增强。29项实事工程完成投资39亿元。发放各类救助金6300余万元,募集社会帮扶资金近6000万元,实施困难群体帮扶项目965个。对口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养老年龄段被征地人员征地保养金均增长6%以上。公积金扩面1.5万人。提供就业岗位4.5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700个,帮助7100余人实现再就业、自主创业。新(续)建学校项目22个,11所学校启用。新增省特级教师5人。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等教育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健康市民、城市、卫士、场所“531”行动持续开展,通过省健康促进区评估验收。区域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深入推进,实施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苏大附儿院新生儿救治中心相城分中心启用,新建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增9家公共场所母乳哺育室、12家日间照料中心。新(改)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个、健身步道17.3公里,9所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文体局获评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阳澄湖镇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苏州第二图书馆、书香公园(一期)建成。“全科社工”模式实现村(社区)全覆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社会治安平稳可控,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高。区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启用。矛盾排查化解、维稳保障等工作不断加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8万余件、重点信访积案11件。100项三级政府挂牌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全部完成,火灾事故下降48.5%,未发生火灾亡人事故。获评苏州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示范城区。成功创建省双拥模范区。国防兵役、民族宗教、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干部、残疾人、红十字、外事侨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政府公信力得到提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持续提升尽职履责、行政为民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完成国地税合并、部门内设机构改革。认真组织“七五”普法教育,区政府组织集中学法4次,实施3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2起、政务信息公开申请57件。健全领导干部挂钩基层、走访服务企业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全年涉企减税费18亿元。对上争取工作取得新进展,获得上级奖励、扶持和重点工程补助资金6.6亿元。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构建“1+7+N”专项资金管理架构,规范管理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大额资金全部纳入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完成财务审计项目38个、竣工结算审计项目181个、专项和跟踪审计4项,首次独项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审计问题整改制度有效落实。区镇两级全面实行网上商城政府采购,完成事业单位、区属国有公司公务用车改革。加强政府债务常态化监管,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支持区监委开展监察督办工作,对村集体“三资”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等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开展了专项督查。办理人大议案、建议136件,政协提案157件,满意率为100%。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住各种矛盾和困难的挑战,全区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的科学决策、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与大力支持,凝聚着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才华与辛勤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相单位、部队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相城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经济运行存在不确定性,持续向好基础需更大力度夯实,新经济需更快速度培育壮大;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源头管控、污染治理要下更大力气;城市精细管理存在短板,形象、内涵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民生改善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类因素仍然存在,需加强研判防范、及时化解;掣肘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举措落地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功夫推进。对此,我们将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直面问题,正视困难,鼓足干劲,合力攻坚,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

二、2019年主要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推进新时代相城发展的加速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四届九次全会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12345”战略思路,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协力创新,把握主动,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全面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对接,持续实施16个“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高质量,在区域竞争新格局中勇攀新高峰、实现新跨越,以优异成绩向伟大祖国献礼。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进出口总额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4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完成市下达任务。

    实施就业社保、文体教育、医疗卫生、便民服务、住房保障、环境整治等六大类20项政府实事工程。

    围绕上述目标和任务,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抢抓机遇夯实产业根基,奋力抢占未来竞争高地

    聚力发展未来产业。培育壮大研发和服务经济、数字和智能经济、先进制造业、文化和健康产业“四大新经济形态”,打造新经济要素集聚地、生态创新区。完善独角兽企业培育政策。新经济企业增至600家,其中年税收超亿元企业达3家。聚力发展大研发、大文化、大健康三大未来产业。强化“以研发产业为主,配套部分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定位,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导入高端研发机构和研发服务平台,紧扣创新成果产业化环节,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链,建设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于一体的新型研发社区。全力推进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和高端装备、人工智能、光电信息、新材料、智能科技、生态科技、生物医药等12个特色国际研发社区建设,加快博看新经济加速平台、苏鑫科创园、中科成果创投研究院、高铁新城计算中心、洪泰智造工场等载体项目建设。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加快空天材料研究院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快速响应研究院等项目落地。放大区位优势、项目集聚效应,打造全国领先的大数据、智能驾驶、金融科技、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等“五大产业高地”。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创意设计、影视娱乐、文化旅游、文教体育等大文化产业。推动设立文创产业基金、文化产业联盟。规划建设元和塘文化创意带、高铁新城设计街区等载体,加快推动蠡口热电厂改建和荻溪众创空间、帝龙文化、泰丰文化等项目建设,不断做大电竞等泛娱乐产业、阳澄湖数字文创园版权交易中心交易规模,提升相城影视产业园等各类文创园区运营质量。打造一批书香驿站等特色文化空间。举办第二届苏州国际数字文创节。构建覆盖生物医药、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养老等多领域的大健康服务体系。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建苏相合作生物医药国际产业园。有力推进苏州国际医疗健康中心、科亚智慧医疗、派尔特医疗等项目建设。做强北大智慧医疗大健康、复旦大健康产业相城创新中心、平安大健康等健康产业园区。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有效落实系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优化资源要素供给,对产业用地实行带投资、“亩产”、能耗、环境、建设等条件约束出让。加快创鑫激光、国方电子、城亿绿建、科蓝软件等29个省市区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推进海美、贡湖、平谦国际(二期)、百事吉等品牌产业区建设,推广工业厂房个性化定制。鼓励“工改工”,推动“工业上楼”。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相互渗透、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率达90%,新增省级以上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8家、省市智能示范车间(工厂)16个。高铁新城协同紫光云引擎争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工业投资增长8%,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产值分别增长5%、7%。开展“低产田”整治行动,盘活低效用地3000亩。扩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平台数据收集、综合评价、结果运用范围,落实用地、用能、排污、信贷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倒逼产业层级提升。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大力发展会展经济、金融保险、商业保理、中介服务、现代商贸、企业结算中心等,培育高端服务产业集群,打造长三角区域性“服务高地”。新增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和平台经济特色基地2个。推动蠡口家具、渭塘珍珠等知名传统产业转向都市时尚产业。深化家具城管理体制改革,力促家具产业向交易、展示、设计、体验转型,启动家具城B栋升级改造。推动望亭物流产业向销售结算中心、线上线下品牌总部转型。加快消泾村电商产业园建设。启用相城游客中心,孙武纪念园、冯梦龙村分别争创3A级景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力争全年旅游总收入近百亿元。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五大农业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筹建中以农业高科技产业园,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产业化联合体3个。

    打造区域创新枢纽。主动融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G60科创走廊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强化科技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和协同攻关,为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示范区。深化与张江高科技园区、临港科技城战略合作。在上海虹桥商务区建设“一园五中心”,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园区,全力推进沪苏复合枢纽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开展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相城分会场、阳澄湖创客全球赛事等活动。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7个、博士后工作站8个。自主培育国家级引才工程人才2名、省“双创计划”人才7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1名,新增阳澄湖人才328名。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推进产教融合,培养高技能人才2000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1.7%。高铁新城众创社区、阳澄湖国际科创园分别争创省级“众创社区”试点、创业孵化基地。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及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提高1个百分点,切实提升有效建有率质量。加快江苏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争创国家级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推进空天材料研究院国家级航空航天材料基地、国家级智能驾驶汽车应用示范区等创建工作。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瞪羚”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6.5%。加大质量品牌建设推进力度,新增省市名牌产品30个以上,参与制(修)订国家级标准16项。

    (二)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开放,不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践行标准化行政审批服务。加快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深化“不见面审批”标准化改革,健全完善标准化体系,优化代办服务机制,提高“不见面审批”办件量占比。深入推进“一窗办理·全科服务”,优化整合工作流程,推进数据融通应用和并联服务,持续压缩审批时限。突出涉“3550”事项全链审批,推广承诺备案制,探索推进联合评估、勘探、审图、测绘、验收等“联合审”制度,加快形成“一个窗口管评估、一辆车子管勘探、一个中心管审图、一次测量多处用、一次上门全验收”的审批新模式,为项目建设营造更优环境。完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健全服务事项清单,镇级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实现全覆盖。推行“全员全科社工”模式,试点开展村(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敞开式办公。完善“一层全链审批清单”,确保漕湖开发区承接好上级下放的管理权限。加大渭塘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力度,构建集中高效审批、分类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的治理架构。

    构建市场化运行管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各类隐性障碍,促进市场准入便利化,营造同场竞技、公平发展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大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拓展“多证合一”和“证照联办”应用范围。完善国有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市场化经营管理水平。建设国资监管平台(三期)。持续深化村(社区)集体经营性资产集中经营管理改革,推进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更规范、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益更高。加强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抢抓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机遇,建设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苏南基地,新增上市企业3家、挂牌企业3家。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投用。出台完善风险资金池、“相科贷”、“信保贷”、转贷资金池等相关金融政策,打造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加强重点企业日常监测和困难企业风险预警。有效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完成隐性债务化解年度任务。

    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围绕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有效发挥上下游产业链、产业基金、智库和专业平台机构资源优势开展精准招商,组织开展北京、上海、深圳、相城投资环境推介会和日本、以色列、荷兰、丹麦等海外招商引智活动,赴武汉、成都开展专题招商。探索推进招商体制机制改革。高起点推进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建设,谋划建设丹麦、荷兰、以色列等国际产业园区。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积极应对外贸形势变化,优化落实外贸稳增长政策举措,做好外贸外资企业综合服务。引导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建设。组织企业参与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聚力推进4个服务贸易重点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全域旅游等产业,提升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优化跨境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加速产业集聚,推进相城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建设。推进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打造展示相城活力魅力的“窗口”。

(三)精雕细琢打造精品城市,持续推动城市品质蝶变

    精心规划。更加注重城市建设的策划、规划和设计,推进“多规合一”,实现空间规划“一张蓝图”。加快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各地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完善各类专项规划,确保2035分区规划有效落地。优化城市总体设计,强化空间布局引导,形成以元和塘为纵向、连接太湖和阳澄湖绿廊为横向发展主轴的“高铁强心、五区组团、蓝绿交织、花园水城”空间架构。突出城市生态特质、产业导向、历史人文等要素,加强重点区域、地段、界面城市设计,控制城市轮廓、视线廊道,优化城市面貌。完成城市色彩规划研究。立足国家级高铁枢纽和长三角核心区域城际铁路网枢纽定位,编制苏州北站一体化综合规划,打造通苏嘉甬与京沪高铁、如苏湖与苏锡常城际铁路“双十字”枢纽中心;优化轨道交通线网、快速路交通、全区立体路网等专项规划,引领城市枢纽中心建设。

    精致建设。围绕产业项目、公共功能配套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实施精准征收(搬迁)。着力推进高铁新城和齐门北大街、通苏嘉甬铁路周边等区域拆迁工作,加快推进“三优三保”工作。新(续)建安置房500万平方米。全力推进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区域开发建设,完善地上地下整体空间设计,加快苏州国际会议酒店建设进度,力争苏州国际会展中心及配套超高层标志性建筑、中国计算机学会业务总部和学术交流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改造提升活力岛区域。维景(二期)、铂尔曼等酒店建成开业,力促中粮大悦城、吾悦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和希尔顿、威斯汀等酒店建设,开建芯城汇超高层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商业服务配套。优化调控政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3个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建设。新增人防工程20万平方米。持续推进春申湖路快速化、G524改扩建、G312互通节点优化、漕湖大道快速化、南天成路西延等24个在建工程,开建道路17条,配合做好轨交7、8号线和通苏嘉甬铁路建设工作。管线与道路建设同步推进,新建各类管线500公里以上。推进5G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区防洪及河道畅流(三期)等3个防洪工程。加快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动物无害化处置中心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大中型垃圾压缩转运站,新增一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设施,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80%。加强建筑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监管,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率。新(改)建公厕9座,扩大“厕所开放联盟”成员单位。

    精细管理。深化城市管理改革,构建权责明晰、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执法严明、监督有力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加快推进镇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资源,力量下沉基层,执法规范公正,切实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指挥监督职责,压实三级网格责任,提高问题发现和处办效率。加快市民服务中心(三期)和智慧交通、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建设,严管严治交通乱象。持续开展“三小车”整治、G524过境货车禁行行动。加强机关事业单位“路长制”长效管理。扎实开展建筑工地监管、违法建设专项治理、户外广告整治提升等行动,清理整治一批城市管理难点问题。推动环卫管理机制改革,提升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城市出入口和铁路、公路、航道两侧环境整治,促进市容环境整体提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规范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继续开展4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冯梦龙村冯埂上创建省级试点。建设三星级康居乡村10个、康居特色村1个。

    (四)标本兼治开展污染防治,全面厚植生态环境优势

    强化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刚性约束,实行能源、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断面长”制断面水质达标率稳步提高。推广应用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7%。推进望亭电厂、江南高纤等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技改,完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8家。持续实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263”等专项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散乱污”企业(作坊)淘汰整治攻坚战、村级工业园(集中区)整治行动,实现“散乱污”企业(作坊)全部清理,严防问题反弹回潮。淘汰整治化工、金属表面处理企业各17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71家,实现电镀(线路板)企业废水一类污染物零排放、印染企业清零、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整治。加大高排放汽油车淘汰力度,严管工地扬尘、秸秆露天焚烧,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实现PM2.5、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标。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建成阳澄湖镇客运站,新增新能源公交车94辆、公共自行车1500辆,开辟微循环线路43条。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加强污染治理。围绕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举一反三,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高质量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持续实施“控源截污”工程。启动黄埭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二期)建设,加快推进城西、漕湖、北桥一泓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完成城区、澄阳等5座污水处理厂尾水提标改造。建设污水主管网5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管网12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太湖一级保护区、阳澄湖一、二级保护区和国考、省考断面关联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推动工业企业安装环保设施,加强运行监管,实现工业企业废水全接管、废气达标排放,重点排污企业在线监控全覆盖。建设水、气自动监测站27个。继续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巩固专项行动成效。加强蓝藻、水草防控和公共水域水产养殖监管。编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加强规划建设地块土壤环境监测。严格固废、危废管理,提高本地处置利用率。

    优化生态环境。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积极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强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推进环保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坚决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33个、总投资17.1亿元,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开展阳澄湖综合整治工程、“阳澄湖及入湖河道高质量推进水岸同治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冶长泾、渭泾塘等5条重点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生态河道11条。完善“3+N”河长体系,切实抓好“一河一策”、“一事一办”工作。开展虎丘湿地、春申湖等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建设用地复垦整理、增减挂钩、占补平衡项目,新增耕地2500亩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亩。开建南天成路西延、G312互通节点等绿化工程,完成书香公园(二期)和嘉元路、永方路北延、望虞河等沿路沿河绿化景观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

    (五)优质均等增进民生福祉,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高品质提升公共服务。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扩大大学区辐射,试点开展高中段自主招生。优化办学模式,新建住宅区配建幼儿园,普通高中探索引进国际课程,建设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与国内外知名学府合作共建楼宇大学。加大品牌教育集团引入力度,提供多元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英国诺德安达国际学校建设。新建相城第二实验中学、沈思港小学等4个项目,续建大湾小学、日益幼儿园等12个项目,启用相城第三实验中学、太平中学等7所学校。加强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化医疗卫生管理机制改革,优化考核激励机制,完善医联体运作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区人民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合作共建的长三角合作医院建设,持续开展区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工作。继续实施健康“531”系列行动计划,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达标区。配合做好市妇幼保健医院、疾控中心迁建工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规划设计苏州国际文化体育艺术中心、苏州美术馆等综合性文体设施。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启用,新(改)建文体设施4个、健身步道7公里,继续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扎实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三进”工程等文体惠民活动。加大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整合和市场推广力度,提高相城文化品牌知名度。

    高质量完善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提供就业岗位4.5万个,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创业培训750人、职业培训1.2万人,困难家庭失业人员动态清零。加快社会保险扩面,推动中小微企业、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等群体参保。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年金制教师、备案制卫技人员试行企业年金工作。稳步提升各类人群社会保险待遇。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管划转工作。深入推进双拥共建,做好军队退役人员优抚安置工作。启用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综合信息平台,信息化、项目化、社会化、透明化开展困难群体帮扶,困难群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持续改善。新增“残疾人之家”8家。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养老机构,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医养融合改造、居家养老服务升级,新建日间照料中心3家。高标准做好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

    高效能实施社会治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凡人善举,推动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品牌化。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管理,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抓手,严格落实“一案三查”制度,推进打防管控工作,巩固基层政权。做好第十二届村民委员会和第七届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建立公共法律服务清单,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优化矛盾纠纷调解方式,推进信访系统标准化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深入推进“雪亮工程”,打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风险攻坚战。认真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深入推进“331”专项行动,重点行业和领域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达标率100%,安全生产一级标准化企业创建实现零突破、二级标准化企业创建10家以上,坚决预防压降各类安全事故。开展食药品安全重点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加强重大疾病和疫情防控,争创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六)全面从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更高站位理政。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政治站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立足新时代新坐标,突出发展的质与量、谋长远与抓当前、抢机遇与“练内功”的有机统一,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使各级干部自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更新知识、提高本领,以优异的职业素养、履职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严格依法行政。准确把握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严格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权履职,把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事项向区人大报告、向区政协通报,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落实好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监督管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行政复议应诉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建好政策文件库,加大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信息公开力度。

    始终廉洁勤政。从严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区政府党组主体责任。高标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区委各项规定,严防“四风”问题变异反弹。加强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预决算公开各项规定,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专项资金、国企和国资、重点工程项目等领域审计,严格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单位管理。把握用好“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把准“三项机制”倡导的价值取向,引导干部、鼓励干事、激励担当。深化信息化管理改革,提升规划建设专业化水平,全口径扎口管理,全流程系统监管,加强信息资源开发管理运用,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效率。立足于早、着眼于快,优化抓落实制度链条,强化层级管理,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以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各位代表,时代聚力风帆起,满怀豪情向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攻坚克难,奋勇竞进,永不懈怠,善作善成,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相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1:

 

2019年区政府实事工程项目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

1

就业社保

落实各项就业创业补贴政策;提供就业岗位4.5万个,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困难家庭失业人员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创业培训750人、职业培训1.2万人、扶持创业1000人;举办第七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建成日间照料中心3家,完成30户困难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投资0.6亿元。

2

文体教育

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家、文体活动广场1个、健身步道7公里,改建湘城小学启南书画苑。举办“进百送万”、“送戏送书送电影”、“送书香进社区”、“义务拍摄全家福”等文体活动,开展文化志愿活动300余场,公益电影放映1500余场、传统曲艺演出6000余场。新(续)建学校6所,其中3所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完成投资4.1亿元。

3

医疗卫生

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合作共建长三角合作医院。完成8家“残疾人之家”标准化建设。新(改)建6个公共场所母乳哺育室。完成投资0.1亿元。

4

便民服务

完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优化提升政务服务“一张网”内涵效能。市民服务中心(三期)主体完工,阳澄湖镇客运站建成。新增公交候车亭35个。新(改)建公共厕所8座。完成投资2.1亿元。

5

住房保障

新(续)建安置房项目9个、建筑面积146.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2.5亿元。

6

环境整治

加快北桥一泓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及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中心项目工程建设,完成城区、澄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依法淘汰印染、金属表面处理企业16家,淘汰整治燃煤锅炉5台。实现水、气监测点各地全覆盖。完成城北垃圾压缩转运站污水处理相关设施建设。实施永方路北延(春秋路—黄蠡路)绿化景观工程。完成投资2.4亿元。

    备注:以上六大类实事工程总投资78.5亿元,年内完成投资21.8亿元。另外,往年已列入实事工程但尚未完成的项目今年继续实施。

附件2:

名 词 解 释

    1.16个“三年行动计划”:是指从2018-2020年,围绕平台载体建设、科技孵化器建设、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倍增、智能制造、推进企业上市、做强做优做大区属国资国企、人才引进、重点交通设施建设、重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绿化景观与重点湿地建设、棚户区改造、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散乱污”企业(作坊)淘汰整治、困难群体帮扶、公共服务均等化16个方面开展的行动计划。

    2.3+2”主导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材料和数字经济、文化产业。

    3.两化融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

    4.不见面审批:指申请人通过实名注册、网上申请、网上上传申报材料并承诺材料真实性的方式办理事项,审批部门在申请人申报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即可在承诺办结的时限内办结,并通过快递将办理结果送达申请人手中,实现全过程不见面不跑腿。

    5.一窗办理·全科服务:整合优化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布局,科学划分市场准入、项目建设(综合勘验)和社会事务等综合服务区,整合关联事项、开展流程再造,加强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无差别一窗式审批、同标准一站式服务。

    6.3550”:“3”指企业3个工作日内注册开业;“5”指5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证;“50”指5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

    7.证照分离:将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营业执照和能分离的许可类证相分离。先赋予市场主体资格,而后申请相关的经营资格。

    8.五大功能片区:阳澄生态新区(高铁新城)片区,漕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片区,黄埭高新区片区,元和高新区片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片区。

    9.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10.市双修: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11. “331”专项行动:苏州市围绕“三合一”场所、出租房(群租房)和电动自行车三类突出火灾隐患,对照执行任务清单、履职清单和追责清单三张清单,在全市范围开展为期一百天的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12. 263”专项行动:江苏省围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开展的专项行动,主要内容包括:减少煤炭消费总量、落后化工产能;治理太湖水环境、生活垃圾、黑臭水体、畜禽养殖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环境隐患;提升生态保护水平、环境经济政策调控水平、环境监管执法水平。

    13. 散乱污”企业(作坊):“散”是指不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的企业(作坊),“乱”是指违法违规建设、违规生产经营的,以及使用闲置设施农业用房、教育、农房等非工业用房进行非法生产的企业(作坊),“污”是指违法违规排放、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的企业(作坊)。

    14.域医联体: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分工协作,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医。

    15.科社工:指全面掌握各项社区工作职业技能的社区工作者,具有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优势,一人即可为有不同需求的群众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

    16. 12345”战略思路:“1”是总体目标建设“苏州市域新中心”;“2”是区域目标建成“产城融合样板区、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示范区”;“3”是产业方向构建“大研发、大文化、大健康”三大未来产业;“4”是发展内涵建成“生态宜居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枢纽中心、未来活力中心”;“5”是全域规划建设“五大功能片区”。

    17.G60科创走廊:上海、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9个城市在深化产业集群布局、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协同创新、推动品牌园区深度合作和产融结合、推广科创走廊“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等方面发力,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独特品牌优势的协同融合发展平台。

    18.园五中心: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具体指相城数字经济创新园区和展览展示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基金发展中心、人才交流中心。

    19.专精特新”企业:符合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要求的中小微企业。

    20.瞪羚”企业:指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具有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特征的高新技术企业。

    21.一层全链审批清单:根据省政府公布的赋权清单,市级各相关部门按照“一个事项在一个层级办理”原则,通过委托或下放等形式,将相关审批事项的受理、审查、发证等所有环节“全链”、“整体”依法赋权到国家级开发区,编制形成“全链审批”赋权清单。

    22.证合一:在全面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将更多项涉企证照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

    23.照联办:是指将营业执照与执照后置审批项目中的经营许可交由专门服务窗口统一受理,实现营业执照和许可证件同时收件、同步审批、证照统发。

    24.媒体中心:整合电视、广播、报社、网站、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第三方账号等平台资源,按照“中央厨房”模式运行,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25.案三查: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既要查办黑恶势力犯罪,又要追查黑恶势力背后“保护伞”,还要倒查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和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

    26.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7.个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8.个服从: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9.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30.项机制:是指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种机制。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分享
打印页面|关闭页面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