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 | 用户登录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及区域规划 > “十二五及之前”(已归档)

关于印发相城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日期: 2013-10-16 09:13 访问量:字体:

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开发区、高铁新城、度假区管委会,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办、局,各直属事业单位(公司),各垂直管理部门:
《相城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六日

 


相城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相城区工业经济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将是由量态扩张转向质态提高,实现升级转型的关键性时期。根据苏州市和相城区两级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综合相城区工业发展的阶段性实际和区域性特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相城区的工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业总量进一步扩张,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升级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工业总量持续扩张。“十一五”期间,全区工业发展框架基本形成,经济总量持续扩张。2010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050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21亿元,分别为2005年的2.8倍和2.9倍。化学纤维、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等支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十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产值583亿元,同比增长43.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8.2%。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和物联网、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2010年,完成规模以上产值198.4亿元,同比增长38.3%,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26.6%。
(二)外向带动效应明显。“十一五”期间,全区引进外资工业项目359个,注册资本18.9亿美元,其中,2010年引进外资工业项目59个,注册资本3.6亿美元。2010年,规模以上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9亿元,完成销售收入317.7亿元,分别增长27.2%和20.9%,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8%和43%,成为相城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全区工业销售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占56.7%。利用外资为相城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技术层次不断升级、发展方式不断优化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机遇。
(三)创新能力逐步提高。2010年全区R&D投入达到6亿元,占GDP比重为1.7%。全区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65亿元,同比增长62.6%,占全区工业投资比重69.1%。2010年荣获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区,全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399件和1625件;全区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8家,江苏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9家,苏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76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只,省级名牌产品11只,市级名牌产品86只;拥有知名商标32只,著名商标19只,驰名商标5只。全区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7家,企业逐渐成长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四)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05年的394户增加到2010年的828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比由2005年的58.4 %增至2010年的71 %。2010年,全区有145户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其中销售超10亿元的6户;其中江南高纤2010年销售超过百亿元。年实现利税过亿元企业达2户。2010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38亿元,比“十五”末的220.6亿元增加2.4倍,利税53亿元,比“十五”末的15.6 亿元增加2.4 倍。其中全区50强重点工业企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373亿元,利税28.7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50.5%和54.1%,规模经济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五)空间布局开始改观。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要求,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逐步完善,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明显,逐渐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产业特色的工业集中区。至“十一五”末,全区形成了漕湖产业园、潘阳工业园、澄阳产业园和望亭国际物流园等特色园区,产业集聚发展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在“十一五”期间,相城区工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从总体上讲,产业层次还较低,传统产业比重偏大,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有待加强,产业仍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价值链中低端环节,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土地及环境资源高占型痕迹还很重。其次,企业规模仍然偏小,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拥有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多为外资企业,本土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不多。再次,从空间布局看,各乡镇和街道工业发展仍存在着“小而全”的分散布局,产业的空间集聚仍待加强。
二、发展环境   
——宏观环境趋紧,变数较多。国际经济出现深度调整,世界进入后危机时代,外需不稳甚至萎缩的趋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主要发达国家市场需求规模和结构会发生较大变化,以人民币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从国内看,社会经济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现,资源环境瓶颈效应进一步强化。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的叠加,将迫使我国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发生深层转型,大跨度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将会再次发生作用,区域经济格局也将会出现一轮新的调整。
——区域环境向好,挑战与机遇并存。长三角大城市群的国际化程度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和高速铁路贯通等重大事件把长三角带入了“高铁时代”和“后世博时代”。同城化效应的凸显和同质化竞争的加剧,将全方位地推进区域内的城市合作和城市转型,特别是对产业格局和区域经济格局的重组,以及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产生巨大作用。
——微观环境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苏州市提出了建设“三城三区”战略目标,以推进苏州市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一是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加速期。创新驱动逐渐成型,制造业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创新型经济、总部经济将成为推动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动力。二是中心城市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伴随着轨道交通和高铁的发展,将对苏州中心城市的形态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心城市的功能完善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三是智慧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发展导向。
相城区作为苏州中心城区的一个功能分区,随着高铁新城的建设,作为大交通枢纽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对环太湖地区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辐射格局将产生影响,同时也将深刻地影响企业的区位选择,这为相城工业经济后发崛起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未来几年,将是相城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大步推进的时期。高铁新城的建设一方面将推动城市布局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将引导带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一)指导思想:
相城区工业经济“十二五”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区域实际,面向全局发展,以“三区三城”建设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新城区建设”为总体目标,以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为主线,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取向,保持工业持续、健康、较快的增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实现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产业价值链中低端产出向高端产出转变,有效地提升全区的产业集中度。以高铁新城建设为契机,加快城市北拓步伐,实现大交通、大商贸、大工业的联动发展,把相成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度高、技术含量高、物资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安全发展水平高、职业危害程度低、新兴产业链完整、区域产业重点突出的具有竞争优势的苏州北部高端制造业生产和研发基地。
(二)指导原则:
1.从实际出发原则。坚持一切从区域性和阶段性的实际出发,既要看到相城工业发展的基础薄弱,同时也要看到在新的时空坐标中相城发展所面临的全新机遇和自身所拥有的独特优势,将量态的扩张和质态的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升级求转型,以转型促升级。
2.创新驱动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核心技术培育,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制造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从加工制造型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原创制造型高级阶段升级。同时,依靠创新,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3.空间集聚化原则。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合作开发契机,积极发挥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的龙头作用,加快发展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同时,加快整合和推进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机械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提高相城产业发展空间集中度,工业产业的集聚度。
4.跨越发展原则。借助我区的后发优势,全力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集约发展,合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和强化产业链关键节点,着力推进产业载体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着力推进人才、政策等要素聚集,实现全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5.可持续发展原则。突出“绿色制造”理念,坚持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以新兴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着力点,大力提高工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尤其是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效率,从而实现工业经济向高端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战略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相城区工业发展必须要置于全新的时空背景中,实现“三个跳出”,即“跳出五年看五年”、“跳出相城看相城”、“跳出工业看工业”。同时,要以升级促转型,高起点推进工业升级转型,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实现相城区工业的“量”、“质”双提升。到201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600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其中新兴产业产值1200亿元,年均增长45%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0%;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5%以上;工业年均投入140亿元,其中年均技改投入超80亿元以上。以绿色环保、低碳生态理念引领相城工业经济发展,积极优化工业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工业发展水平指标、高新技术竞争力及效益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环保指标等方面具体目标见下表: 
“十二五”相城工业经济发展指标
 指     标 单位 2010 2015
1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050 2600
2 工业增加值 亿元 163 310
3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 45.2 40
4 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 % 27 35
5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 26.6 60
6 工业利税 亿元 104.7 260
7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1.7 3
8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94.5 200
9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速度 % 21.3 15
10 万元GDP能耗 吨/万元 0.637 0.516
四、发展战略与重点领域
(一)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据苏州市提出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通过人才引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在相城区已有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重点发展和培育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和物联网、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总量扩张。
1.新材料产业
围绕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所需的关键新材料,以阳澄湖新材料产业园为基地,以苏州华铜复合材料项目为依托,针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上下游关键环节,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加强对新材料产业的规划和引导,组织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优先发展污染少、能耗低的新材料项目,强化对新材料重点项目和人才引进的扶持和政策配套,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入新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苏州华铜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的铜铝复合排、苏州新颖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PCM、PET彩钢板,江南高纤的差别化短纤,苏州永盛防火材料有限公司的新型防火墙材料等,形成相城区独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
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紧紧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产业的契机,以渭塘(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中的航空产业园为基地,通过引进大型国企、自主培育本土研发企业为手段,加强产品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汽车核心功能部件、智能制造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飞机关键部件制造为发展方向,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力强的装备制造企业。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如艾尔发(苏州)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机械手臂、苏州珈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LV系列高速立式加工中心和DMN高速钻铣加工中心、苏州江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高精镗铣加工中心和龙门加工中心等;船舶与海洋工程,如苏州道森压力控制有限公司的深海油井采油设备等;大型工程机械装备制造,如博能传动(苏州)有限公司的大型变速箱传动设备等。
汽车零部件产业应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引进大型国企及相关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集聚汽车配件相关企业,做大行业规模,实现汽车配件产业由内饰为主向高附加值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为主转变,重点发展汽车发动机配件、汽车内饰总成等相关产品,如苏州市申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汽车尾气后处理器、一汽四环(苏州)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汽车发动机、苏州万隆汽车饰件有限公司的轿车轻量化新型门板、新款轿车内饰总成等,扩大相城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市场辐射能力和区域品牌影响。
航空装备配套制造产业应紧紧抓住中国大飞机项目落户上海带动长三角民用航空制造产业发展的契机,引进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等大型国企及相关航空装备配套制造企业,加强与周边县市在航空装备配套制造方面的战略合作,切入航空装备配套的产业链,重点发展飞机配件制造、机载设备制造、航空航天材料等相关产品,扩大相城航空装备配套制造产业的市场影响力。
3.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业
抓住国家智能电网和物联网规划实施机遇,以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澄阳产业园为基地,以引进、培育国家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重点研发机构为手段,加强与国家级科研机构与研发中心的合作,力争突破和掌握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智能电网和物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推进新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壮大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业规模,拓宽产业链和产业配套体系,完善促进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服务和保障体系。重点发展与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业紧密相关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等相关产品,如江苏吴通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子通讯器材、苏州朗格电气有限公司(华众控股)的智能高端电力设备、苏州易德龙电器有限公司的SSD固态硬盘等。
4.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
贯彻《江苏省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以潘阳工业园为基地,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与培植壮大现有企业以及建设新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为手段,完善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的区域创新体系和技术支撑平台,促进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的自主研制与国际合作。重点发展化学制药、医疗器械、医用材料等相关产品,如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青霉素原药、头孢、冻干粉针剂,苏州市冯氏实验动物设备有限公司的动物笼具实验设备,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便携式采血针,苏州艾旺纺织品有限公司的医用纺织品等,不断优化相城区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布局,形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基地。
(二)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从相城区工业发展的阶段性实际出发,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加快“两化融合”,采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形成支柱产业集群,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产业龙头,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并以此为支撑点,实现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跨越式发展,进而以工业经济的转型带动城市的转型。
1.化纤制造产业
紧跟国际市场化纤产业发展的潮流,以江南高纤为龙头,加大技改投入,突破化纤产业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关键环节;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化纤研发机构,增强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创建名牌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完善产业链,形成化纤产业集群,扩大化纤产能。重点发展用纳米改性等新技术开发的功能型、环保型纤维产品,把相城区化纤产业建设成为苏南一流化纤研发、制造基地。
2.包装印刷产业
贯彻绿色环保、低碳生态理念,以科斯伍德为龙头,加强与工业园区生物纳米园、苏州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增加技改投入,推进自主创新,创建包装印刷品牌;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包装印刷产业龙头企业,加强与跨国公司战略合作,建设从油墨印刷包装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形成包装印刷产业集群,扩张生产规模。重点发展绿色环保、用纳米技术改造的特种油墨等产品,优化产品结构,使相城的包装印刷产业成为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3.精细化工产业
以绿色安全、环保高效理念为指导,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提升发展精细化工,创建名牌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调整化工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改造。重点发展以生物技术药物、高效化肥和新型农药、电子化学品、油田化学品等高端精细化学品,如苏州湘园特种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聚氨酯橡胶硫化剂等,实现相城精细化工产业的安全标准化、产业精细化、环境生态化。
4.电子信息产业
研究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以相城经济开发区澄阳产业园、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潘阳工业园为基地,以阳立电子、万旭为龙头,同时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电子研发企业和研发机构。扩大规模总量的基础上强化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由代工、代设计向自主设计、自创品牌转变,由制造为主转变为研发设计、制造并重,完善电子产业链,实现电子信息产业本地化、集群化、品牌化。重点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大功率半导体元器件、专用计算机设备等产品,加快电子产品升级换代,把相城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三)加快低端产能的转移与淘汰。产业转移是优化空间布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相城区作为传统工业比重比较大的区域,向外转移产业的低端业态和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为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留下宝贵的发展空间。经过建区十年的发展,相城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传统产业格局,但由于土地、劳动、能源、资源、环境的约束,一些低端产业已不适于在相城继续发展,向外转移与淘汰低端产业已刻不容缓。根据《苏州市工业产业转移规划》的要求,对于单位土地产出率和贡献率低、单位产出能耗和水耗高、劳动密集度高、对环境影响大、职业危害度高的低端产业应逐步对外转移,对于国家和省明确淘汰、资源浪费严重、污染严重的低端产业则禁止转移,就地淘汰。针对相城区的传统工业,从劳均产值、亩均产值、万元GDP能耗等指标区分传统产业的扶优与转移。在做优做强相城区传统工业的基础上,严格区分夕阳技术与低端产业,加强传统产业的分类指导。根据相城区的实际,建立区政府的产业转移与淘汰落后产能专项基金,鼓励企业为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建立能源资源供应基地而对外产业转移,促进相城区的产业转型和节能减排,稳妥推进相城区的低端产业转移与淘汰。
(四)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依托高铁新城和中心商贸城所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的辐射带动效应,重点发展与相城工业良性互动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一是大力培育工业研发设计。重点发展新材料设计、汽车零部件工业设计、电子芯片设计。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所、企业联合组建,并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加快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元和“能量1号”工业设计等项目建设,加强面向工业特定需求的共性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发挥工业设计的集成放大效应。二是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推进苏州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通过配套完善、政策扶持等,重点发展游戏、互动教育、电子图书等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促进相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以望亭国际物流园为载体,积极引进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企业及供应链服务企业,重点发展面向工业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帮助客户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方案制定、物流规划组织和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提高物流增值服务,主动接受工业园区合作区辐射,提升完善的配套功能,使望亭国际物流园成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四是积极发展软件服务业。以澄阳国际科技创业园、漕湖科技创业园、元和科技园为载体,引进高端软件人才,支持行业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的开发和应用,加快发展研发外包、动漫创意外包、金融服务外包和供应链管理外包等外包服务,使相城的软件服务业成为苏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一个新高地。五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围绕相城区高铁新城等重要交通节点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契合全球电子商务大爆发的时代特征,以环球市场为载体,发挥电子商务主动营销和数据库营销的功能优势,加快引导国内外知名的电子商务分支机构进入相城,推进相城区电子商务建设。 
五、战略布局
“十二五”期间,相城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应突出集聚和优化两大目标,紧紧围绕“大交通”、“大商贸”和“大工业”之间的联动发展,以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做强做优各类特色产业园,加快区域资源的整合。
(一)加速两城核心圈发展,提升对要素的集聚力和辐射力。高铁新城28.5平方公里区域,要严格控制工业发展,主要以“绿色、低碳、智慧”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国际商务、会展中心、文化产业、服务外包、金融、科技、旅游和总部经济等。中心商贸城要着力打造特色街区,引入金融机构、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智能办公楼宇等商务业态。要把高铁新城和中心商贸城打造成为相城的核心CBD,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的集聚地。
(二)加快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打造工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极。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加快新兴产业集聚步伐。“十二五”期间,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区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抓住苏州工业园区与相城经济开发区实施全方位合作开发的契机,明确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接受东园西区的经济技术辐射带动,使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开发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要重点依托工业集中区、相城科技创业园等载体,着力引进旗舰型、龙头型项目,发展航空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LED平板显示、新能源、新材料以及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快速形成一个新兴产业集聚区。澄阳产业园重点是“退二进三”,在物联网、传感网、高性能集成电路等信息技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园建设,以软件研发、工业设计、动漫创意、人力开发、生物医药研发等外包业态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挂牌。
(三)做强特色产业园,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加快建设渭塘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重点引进国内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实现汽配产业由低产值的内饰为主向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为主转变,打造重量级的汽车零部件基地。二是做强节能环保产业园。加快建设开发区澄阳产业园内的节能环保科技园,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的节能环保科技研发机构,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自主创新和新兴生产服务业产业发展。三是以黄埭化工产业园为依托,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快实现黄埭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的化工产业园的转型,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四是做强航空产业园。加快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中的航空产业园,加强与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等大型国企的战略合作,吸引产业进驻,依托国内航空产业龙头,逐步把航空产业园培育成航空产业中关键部件重点生产基地之一。五是做强新材料产业园。加快建设阳澄湖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建设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和苏州华铜复合材料项目,形成产值超百亿以上的新型材料基地。
六、保障措施
(一)突出体制创新,保障规划实施。科学发展规划先行,而规划目标一经制定则重在实施。必须注重与上位规划以及各相关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并通过综合运用有效的政策手段,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施,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体制机制的保障。作为区一级行政单元,在管理体制和权限上固然受到较大的局限和掣肘,但事在人为,也并非全无创新的余地,尤其是在理顺关系和完善制度上有着很大的潜力。相比较而言,机制的创新空间更大,见效更快。作为新建行政区,相城区的行政管理体制其实至今尚未定型,这就给体制机制的创新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要充分发挥紧靠老城区尤其是园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借鉴园区经验,利用与老城区的体制差异,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施。
(二)实施人才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围绕相城区工业发展的需要,全力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积极引进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及复合型技能人才;加大企业家培养力度,健全企业家服务体系,重点培育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自主创新意识强和勇于开拓的企业家;对引进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在创业环境、资金支持、生活条件等方面提供便利,对做出特殊贡献的高科技人才实行重奖;加强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行业指导、企业和培训机构自主组织培训的运行机制,建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通道。
(三)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工业发展。按照相城区工业发展目标要求,以大项目为重点,建立全区“十二五”工业发展重大项目库,统筹相关领域重点工程,对在产业链分工中处于核心地位、能引领整个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实行重大项目协调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大对新兴产业龙头型、旗舰型项目以及具有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功能的配套项目的招商选资工作力度,重点引领打造相城开发区澄阳产业园、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潘阳工业园工业走廊。
(四)建设创新载体,打造发展平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建设各类共性关键性技术平台,重点扶持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和物联网、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领域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建设一批工业发展领域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组建化纤、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学研联盟,探索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资源共享,与高校、研究院所建立联合研发机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加快产业链整合,着力推广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强化企业R&D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创新投入的比重,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 
(五)完善工业政策,构建发展软环境。完善现有产业政策,促进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统筹。制定和实施产业准入目录,推进和培育产业链的完善,针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发展,增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认真落实产业调整和振兴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做好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等政策的落实。整合各类产业扶持资金,充分发挥财政引导资金的作用,积极创建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创新,积极推进科技信贷、创业投资、科技型企业上市、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等工作的实施,着力研究解决新兴产业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产品规模化以及扩大市场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分享
打印页面|关闭页面
分享文章到